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(烃类)组成的混合物,其价值不仅在于燃料,更在于作为塑料工业的 “分子基石”。通过炼油工艺分离出的轻质烃类(如乙烯、丙烯)和芳烃类(如苯、甲苯),构成了塑料生产的核心单体:
-
烯烃类:乙烯(C₂H₄)、丙烯(C₃H₆)占塑料单体总量的 70%,是聚乙烯、聚丙烯的直接原料
-
芳烃类:苯(C₆H₆)用于合成聚苯乙烯(PS)、ABS 树脂,对二甲苯(C₈H₁₀)是生产聚酯(PET)的关键中间体
塑料的化学本质是高分子量烃类衍生物,其分子由成千上万个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:
-
加成聚合反应(以聚乙烯为例):
₂
₂
催化剂
₂
₂
-
乙烯单体(来自石油裂解)在催化剂作用下,通过打开双键形成长链聚乙烯分子,分子量可达 5 万 - 30 万
-
缩合聚合反应(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例):
对苯二甲酸(源自石油对二甲苯氧化)与乙二醇(源自石油乙烯水化)缩合,脱去水分子生成聚酯链,形成饮料瓶用 PET 树脂
原油在蒸馏塔中按沸点分离为不同馏分:
-
轻质馏分(C₁-C₁₀):通过蒸汽裂解生成乙烯、丙烯(塑料最主要单体),全球年产能超 2 亿吨
-
重质馏分(C₁₁-C₂₀):经催化裂化、重整转化为芳烃(如苯、甲苯),用于生产 PS、PET 等塑料
-
蒸汽裂解装置:以石脑油或乙烷为原料,在 850℃高温下裂解生成乙烯(收率 30%-40%),是全球乙烯产能的核心来源(占 90%)
-
催化重整技术:将直链烃转化为芳烃(如苯转化率 90%),为 ABS、PET 等塑料提供基础原料
-
注塑成型(占塑料加工的 30%):
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,冷却成型(如 PP 注射器),模具精度可达 ±0.05mm,生产周期 10-30 秒
-
挤出成型(占 25%):
用于生产管材(如 PE 水管)、薄膜,挤出速度 10m/min,单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 5 万吨
-
分子特性:由 - CH₂-CH₂- 重复单元组成的长链烷烃,非极性分子决定其耐化学性
-
分类及应用:
-
LDPE(低密度聚乙烯):
支链结构使密度降至 0.910-0.925g/cm³,柔软透明,用于保鲜膜(全球年用量 3000 万吨)、复合膜
-
HDPE(高密度聚乙烯):
线性结构带来高密度(0.941-0.965g/cm³),耐低温(-40℃不脆裂),用于牛奶瓶、排水管(占塑料管材 30%)
-
石油消耗:生产 1 吨 PE 需 1.2 吨原油,2024 年全球产量达 1.25 亿吨,消耗原油超 1.5 亿吨
-
立体化学优势:
等规 PP(甲基规则排列)占 90%,结晶度 60%-70%,赋予高熔点(165℃)和良好机械性能
-
核心应用:
-
汽车领域:保险杠(减重 30%,抗冲击强度 50kJ/㎡)、电池盒
-
食品接触:唯一可微波加热的塑料(如乐扣保鲜盒),符合 FDA 认证
-
分子结构:苯环通过酯键(-COO-)连接乙二醇链段,兼具刚性与韧性
-
关键应用:
-
饮料瓶:双向拉伸后拉伸强度达 200MPa,全球年用量 2000 万吨(占 PET 总量 55%)
-
纺织纤维:1 吨 PET 瓶可生产 900kg 涤纶纤维,占全球合成纤维的 60%
-
芳香环特性:
苯环赋予高透光率(88%-92%),但脆性大(缺口冲击强度≤15kJ/m²),需改性使用
-
改性产品:
-
ABS 树脂:丙烯腈 - 丁二烯 - 苯乙烯共聚物,抗冲击强度提升至 20kJ/m²,用于乐高积木、打印机外壳
-
双酚 A 结构:
碳酸酯键(-O-CO-O-)连接双酚 A 单元,透光率 90%(优于玻璃),抗冲击强度 240kJ/m²(是亚克力的 30 倍)
-
高端应用:
手机玻璃盖板(厚度 0.5mm,1.5 米跌落无破裂)、光学透镜、婴儿奶瓶(虽因 BPA 争议被部分替代,仍占高端光学材料的 70%)
-
全氟分子结构:-CF₂-CF₂- 重复单元,C-F 键键能 485kJ/mol(高于 C-H 键 414kJ/mol)
-
极端性能:
-
耐温范围 - 269℃至 250℃,唯一可在液氦中使用的塑料
-
表面能最低(19mN/m),不粘特性源于氟原子对碳链的全屏蔽效应,用于不粘锅、航空密封件
-
原油消耗与对外依存:
-
全球塑料产业年消耗原油超 6 亿吨,占石油总消费量的 8%
-
中国石油基塑料占比 92%,原油对外依存度 70%,2024 年进口原油中 12% 用于塑料生产
-
碳排放强度对比:
-
难降解性的分子机制:
-
PE、PP 等非极性塑料的 C-C 键键能 346kJ/mol,自然环境中需 200-400 年才能通过光氧化、生物酶解等缓慢分解
-
微塑料(<5mm)通过紫外线照射断裂,产生粒径更小的纳米塑料(<100nm),可穿透生物细胞膜
-
全球污染现状与影响:
-
2024 年全球废弃塑料 4.5 亿吨,仅 12% 回收,1.4 亿吨填埋,1.5 亿吨进入自然环境
-
海洋塑料垃圾年增 800 万吨,鱼类摄入微塑料率达 70%,威胁食物链安全
-
甘蔗制乙烯:
巴西 Braskem 公司通过甘蔗乙醇发酵制乙烯,碳足迹较石油基乙烯降低 70%,2024 年产能达 50 万吨,用于生产生物基 PE
-
玉米制乳酸:
聚乳酸(PLA)以玉米淀粉为原料,经糖化、发酵、聚合制成,土壤中 6 个月降解率≥90%,已应用于麦当劳可降解餐盒
-
PBAT(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):
己二酸(生物基,占比 40%)与对苯二甲酸(石油基)共聚,可完全生物降解,拉伸强度≥20MPa,用于快递包装袋
-
近红外光谱(NIR)分选:
Tomra 5C 分选机识别准确率≥98%,0.1 秒内区分 PET、HDPE、PP,推动 PET 瓶回收率从 60% 提升至 80%(中国 2024 年回收量超 1500 万吨)
-
摩擦清洗线工艺:
50℃碱性水清洗(pH=12)配合纳米海绵摩擦,标签胶残留≤0.1%,再生 PET 颗粒纯度≥99.5%,达到食品接触级标准
-
PET 甲醇醇解技术:
−OCO
− C6
H4
−COO−CH3
OH
-
CH3
OOC−C6
H4
−COOCH3
+HOCH2
CH2
OH
废 PET 瓶解聚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(DMT)和乙二醇,纯度 99.9%,可口可乐已实现 100% 再生 PET 瓶的商业化应用
-
尼龙 6 化学回收:
通过酸性水解回收己内酰胺单体,再生尼龙 6 拉伸强度≥75MPa,用于汽车齿轮,实现 “地毯 - 地毯” 闭环
-
国际法规倒逼转型:
-
欧盟 “塑料战略”:2025 年饮料瓶再生塑料含量≥25%,2030 年所有包装 100% 可回收,违规罚款达年营业额 4%
-
美国 SEC 气候规则: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石油基塑料的碳足迹,推动企业转向再生料(如宝洁 2025 年再生塑料使用量提升至 50%)
-
中国实践与技术突破:
-
《“十四五”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:2025 年塑料回收率达 50%,海南率先禁售一次性不可降解石油基塑料(涉及 PVC、PS 等)
-
中石化 “净塑行动”:2024 年生物基塑料产能 50 万吨,替代石油基塑料减排 CO₂ 30 万吨,开发海洋回收 PE 用于汽车内饰
-
智能化生产降本增效:
-
数字孪生技术:万华化学建立聚合反应虚拟模型,能耗降低 15%,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升 20%
-
AI 质检系统:通过机器视觉检测塑料颗粒杂质,准确率达 99.9%,缺陷漏检率从 0.5% 降至 0.05%
-
功能化改性突破极限:
-
导热 PP:添加石墨烯导热填料,热导率从 0.25W/(m・K) 提升至 1.5W/(m・K),解决 5G 设备散热难题
-
导电 PE:碳纳米管改性后电导率达 100S/cm,用于防静电包装材料
-
“塑料银行” 全球布局:
-
印尼 “海洋塑料银行”:渔民每回收 1kg 石油基塑料可兑换等值日用品,2024 年截留海洋塑料超 20 万吨,带动 5 万人就业
-
碳交易与再生塑料融合:
-
中国 CCER 市场:再生 PET 企业每吨 rPET 可申请 0.8 吨碳配额,按 50 元 / 吨配额计算,额外收益 40 元 / 吨,提升企业回收积极性
-
单一材质包装:苹果手机壳采用单一 PP 材质,回收效率提升 40%,避免混合材质(如 PC+ABS)的分选难题
-
可降解与石油基塑料协同:
开发 “石油基 + 生物基” 复合膜,兼顾强度与降解性,用于生鲜包装,废弃后土壤降解率达 6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