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市重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

产品中心解决方案案例·新闻

重源机械·1680+客户见证
公司新闻
塑料分选机原理深度解析(全类型技术机制与应用场景指南)
来源: 时间:2025-04-25

一、塑料分选机原理的核心技术分类

塑料分选机的技术原理可归纳为物理分选、光学分选、电学分选及复合分选四大类。物理分选基于物料的密度、粒度、形状等物理特性差异;光学分选利用塑料对光的反射、吸收特性;电学分选则通过电荷差异实现分离。复合分选机集成多种技术,以应对复杂混合塑料的分选需求。这些技术的协同应用,构成了现代塑料回收产业的核心技术支撑。

二、主流塑料分选机原理详解

(一)人工分选:基于视觉与触觉的基础分离

  1. 工作原理
    人工分选依靠操作人员的视觉与触觉,通过观察塑料的颜色、透明度、质地及标识(如材质代码),手动将不同种类的塑料分拣至对应收集区域。常见场景为工人在传送带旁,根据塑料外观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拣。该方式虽原始,但灵活性强,可处理形状不规则、混合程度高的物料。
  2. 技术特点


  1. 适用场景
    小型回收站、实验室样品预处理,或作为大型生产线的辅助分拣环节。

(二)风力分选:空气动力学的应用典范

  1. 工作原理
    风力分选机利用不同塑料在气流中运动特性的差异实现分离。设备通过风机产生高速气流,物料进入分选腔后,密度小、质量轻的塑料(如 PP、PE 薄膜)在气流推动下被输送至远处收集区;密度大的塑料(如 PVC 管材、PET 瓶片)则因重力作用快速沉降,落入下方收集仓。
  2. 技术关键


  1. 优势与局限

(三)密度分选:基于液体浮力的精准分离

  1. 工作原理
    密度分选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,将塑料投入特定密度的溶液中,根据沉浮特性实现分离。例如,盐水(密度约 1.2g/cm³)可分离 PP(密度 0.9 - 0.91g/cm³)与 PVC(密度 1.3 - 1.45g/cm³),PP 上浮而 PVC 下沉。部分设备通过多级分选槽实现多种塑料的连续分离。
  2. 技术要点


  1. 应用场景
    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的场景,如 PET 瓶片的精细提纯、PVC 管材的回收分选。

(四)光电分选:光学识别的自动化技术

  1. 工作原理
    光电分选机通过光学传感器与高速图像处理系统实现塑料的颜色、透明度及表面特征识别。设备对物料进行高速扫描,将获取的光学信息与预设参数对比,当检测到目标塑料时,触发高速气阀将其吹离主物料流。部分高端机型可识别 0.1mm² 的异色斑点。
  2. 核心技术


  1. 技术优势

(五)近红外分选:材质识别的尖端技术

  1. 工作原理
    近红外分选机利用不同塑料对近红外光(波长 780 - 2526nm)的吸收和反射特性差异进行材质识别。设备发射近红外光照射塑料,传感器接收反射光谱并与数据库中的标准光谱对比,判断塑料材质(如 PE、PP、PET 等),再通过高压气阀将目标塑料分离。
  2. 技术突破


  1. 适用场景
    复杂混合塑料的高精度分选,如电子废弃物中的工程塑料(PA、PC)回收,食品级再生塑料生产。

(六)静电分选:电荷差异的分离应用

  1. 工作原理
    静电分选机通过摩擦或电晕放电使塑料颗粒带电,不同材质的塑料因表面电荷特性不同,在电场中表现出不同运动轨迹。带电塑料经过高压电场时,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塑料分别被吸附到不同收集区域,实现分离。
  2. 关键技术


  1. 应用领域
    极性差异明显的塑料分离,如 PVC 与 PE 的分离,废旧电缆皮中塑料与橡胶的分选。

三、复合式分选机的原理与优势

  1. 多技术集成原理
    复合式分选机结合两种或以上分选技术,如 “近红外 + 光电”“风力 + 密度” 组合。以 “近红外 + 光电” 为例,近红外先识别材质,光电分选再剔除异色颗粒,实现材质与颜色的双重精准分选。
  2. 技术优势

四、典型应用案例与原理实践

  1. 案例一:PET 瓶片回收


  1. 案例二:电子废弃物处理

五、塑料分选机原理的技术发展趋势

  1. 智能化升级


  1. 节能环保技术


  1. 复合技术创新
    开发 “近红外 + 静电 + 光电” 三合一设备,实现塑料材质、颜色、带电特性的综合分选,满足高端再生塑料生产需求。

六、用户理解与应用建议

  1. 原理与选型匹配
    根据物料特性选择对应原理的设备:处理薄膜选风力分选,精细提纯选密度或近红外分选。
  2. 技术组合策略
    复杂物料可采用复合式分选机,通过多技术协同提升分选效果。
  3. 关注技术迭代
    跟踪 AI、光谱分析等新技术应用,选择具备升级潜力的设备,降低长期成本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