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塑料分选技术概述
塑料分选是塑料回收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。根据国际回收局(BIR)统计,高效分选技术可使塑料回收率提升40%以上。现代塑料分选机主要基于以下物理特性差异进行分选:
-
光学特性(近红外反射率)
-
密度差异
-
电学特性
-
表面特性
-
形状尺寸
2. 近红外(NIR)分选技术详解
2.1 基本原理
近红外分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塑料分选技术,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不同塑料在近红外波段(900-2500nm)具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特性。
典型塑料的特征吸收峰:
-
PET:1720nm
-
PP:1200nm, 1400nm
-
PVC:1190nm, 1420nm
-
PS:1680nm
2.2 系统构成
完整的NIR分选系统包括:
-
进料输送系统
-
近红外光谱仪
-
数据处理单元
-
气动喷射分选装置
-
成品收集系统
2.3 技术参数
-
检测速度:最高可达4m/s
-
分选精度:≥95%
-
处理能力:1-10吨/小时
-
最小识别尺寸:≥5mm
3. X射线分选技术
3.1 工作原理
X射线分选主要利用塑料中不同元素对X射线的吸收差异进行分选,特别适用于含卤素塑料(如PVC)的识别。
3.2 技术特点
-
可检测元素:Cl、Br、Cd等
-
检测限:50ppm
-
辐射剂量:<1μSv/次(安全标准)
3.3 应用场景
主要用于电子废弃物中的阻燃塑料分选,确保符合RoHS指令要求。
4. 静电分选技术
4.1 基本原理
利用不同塑料摩擦带电特性的差异,在高压静电场(50-100kV)中实现分离。
4.2 关键参数
-
电场强度:5-10kV/cm
-
分选效率:85-95%
-
适用材料:ABS/PS、PP/PE等
5. 密度分选技术
5.1 浮选法
利用不同塑料密度差异,通过调节液体密度实现分离:
-
水(1g/cm³):分离PP/PE(0.9-0.96)和PVC(1.3-1.45)
-
盐水溶液:可调节密度至1.2g/cm³
5.2 气流分选
基于空气动力学特性差异,适用于薄膜类塑料分选。
6. 新兴分选技术
6.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(LIBS)
6.2 人工智能视觉分选
-
结合深度学习算法
-
识别精度达99%
-
可适应复杂物料
7. 技术对比分析
8. 实际应用案例
8.1 PET瓶片分选线
某大型回收企业采用TOMRA Autosort分选机:
-
处理能力:5吨/小时
-
分选精度:98.5%
-
投资回报期:1.8年
8.2 电子废弃物处理
组合分选方案:
-
磁选除铁
-
涡电流分选有色金属
-
NIR分选塑料
总回收率提升至82%
9. 技术发展趋势
9.1 多技术融合
-
NIR+X射线+LIBS联用
-
提高复杂物料分选精度
9.2 智能化升级
9.3 绿色分选
10. 选购指南
10.1 关键考量因素
-
物料特性(种类、杂质含量)
-
处理规模
-
分选精度要求
-
场地条件
-
预算限制
10.2 维护要点
-
定期校准传感器
-
保持光学窗口清洁
-
检查气路系统密封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