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应残留物:有机合成母液(COD>20000mg/L)、蒸馏釜残(沸点>300℃)
废弃催化剂:含钯碳催化剂(Pd含量≥0.5%)、加氢催化剂(镍含量>1%)
废酸碱液:pH≤1的废硫酸(含砷≥5mg/L)、pH≥13的废碱液(NaOH浓度>10%)
某石化企业重整装置年产生含铂废催化剂8吨,铂回收率可达92%
表面处理废物:电镀槽渣(氰化物浓度≥100mg/kg)、阳极氧化废液(铬酸含量>5%)
热处理残渣:渗碳淬火盐浴渣(氰化物≥50mg/kg)、淬火油泥(闪点<60℃)
切削废液:乳化液(矿物油含量>15%)、磨削废渣(镍浸出值>5mg/L)
广东某压铸厂未申报含铝熔渣(HW48),两年累计漏报量达120吨
蚀刻废液:含铜酸性废液(Cu²+浓度>80g/L)、含氨碱性废液(NH3-N>5000mg/L)
显影废液:有机胺含量>20%、COD>50000mg/L
废弃元器件:含铅焊料(Pb>1%)、汞开关(Hg含量≥50mg/个)
2023年专项检查发现,32%的电子企业存在含汞背光灯管误判问题
废机油滤芯:残油量>3%、铅含量≥100mg/kg
废尾气催化剂:铂族金属含量>0.3%、蜂窝陶瓷载体(石棉含量>0.1%)
废刹车片:铜含量>5%、摩擦粉尘(PM10排放浓度>80mg/m³)
某汽修连锁企业年产生废机油(HW08)超1500吨,再生利用率达85%
病理废物:手术切除组织(需121℃灭菌30分钟)
化学性废物:甲醛废液(浓度>10%)、显影定影废液(银含量>100mg/L)
药物性废物:细胞毒性药物(环磷酰胺空瓶)、抗生素废液(效价>0.5IU/mL)
三甲医院日均产生医疗废物0.8-1.2kg/床位,其中化学性废物占比18%
废荧光灯管:直管型灯管汞含量≥10mg/支、紧凑型≥5mg/支
废锂电池:锂离子电池(未拆解状态)、镍镉电池(Cd含量>20%)
含汞物品:水银体温计(Hg≥1g/支)、台式血压计(Hg≥50g/台)
社区智能回收箱数据显示,单台设备月均回收含汞废物4.3kg
光伏板废料:碲化镉组件(Cd含量≥100mg/kg)、含氟背板(PVDF含量>50%)
锂电池废料:正极片(钴酸锂含量>30%)、电解液(六氟磷酸锂浓度≥10%)
氢能催化剂: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料(铂含量≥0.1mg/cm²)
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总量突破60万吨,其中22%未进入正规回收渠道
基因工程废物:重组质粒培养基(需121℃灭菌45分钟)
放射性废物:32P标记培养液(放射性活度>4×10^4Bq/L)
抗肿瘤药物:氟尿嘧啶废液(浓度≥1mg/mL)、顺铂废弃包装
某生物实验室因将转基因微生物培养基(HW02)混入生活垃圾,被处罚38万元
全氟化合物:消防泡沫废液(PFOS浓度>1mg/L)、防水剂生产废料
微塑料母粒:生产粉尘(粒径<5mm)、不合格品(PE/PP含量>95%)
抗生素菌渣:发酵残渣(效价残留>1IU/g)、提取废渣(大环内酯类)
浙江省2023年查处15起新污染物危废案件,涉及双酚A等物质
采样标准:液态废物分3层取样,固态废物按网格法取5个点位
检测项目:腐蚀性(pH)、易燃性(闪点)、反应性(遇水反应气体)
特性判定:至少2个实验室平行检测,数据差异≤20%
名录内混合:按毒性最高成分归类(如HW06与HW13混合归HW13)
危废与产品混合:整体按危废管理(如过期药品与包装物混合)
豁免条款:含油量<3%的金属屑可豁免管理
误将HW17作HW49:某电镀厂将含铬污泥(应属HW21)错误申报为HW49
实验室废液遗漏:高校未将pH=1.5的废酸液纳入HW34管理
新能源废物混淆:光伏企业将含氟背板(HW13)误判为一般塑料
重点监管单位:年产生量>100吨,需安装DCS控制系统
电子联单升级:跨省转移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
智能监控:危废仓库配备称重传感器(误差≤0.5%)
将锂电池极片废料纳入HW31类别管理
新增PFAS类废物鉴别标准(全氟化合物总量≥50mg/kg)
规范基因编辑生物废物的灭活处理要求
长三角实施危废转移"白名单"制度(审批时限≤10日)
珠三角建立电子联单互通平台(三地数据实时共享)
京津冀推行环境执法联动机制(案件移交72小时响应)
危险废物的法定范畴随着产业升级持续扩展,从传统工业残渣到智能设备废弃物,管理对象已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。企业需建立从原料采购到末端处置的全流程管控体系,重点关注《名录》新增的16类废物,同时防范新污染物带来的法律风险。随着2024年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》修订版的实施,危废管理将进入精准化、数字化的新阶段,实时监控与大数据分析将成为行业标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