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W08指在石油开采、炼制、储运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,以及含矿物油废物。其核心判定标准为:
矿物油含量:废物中石油烃总量≥5%
污染特征:含有多环芳烃(苯并[a]芘≥1mg/kg)、重金属(铅≥100mg/kg)等有毒物质
行业来源:覆盖石油天然气开采(091)、精炼石油产品制造(251)等18个行业小类
示例代码:
HW08 071-001-08: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钻井泥浆(含油量≥5%)
HW08 251-001-08:原油炼制产生的酸焦油(石油烃含量≥10%)
废弃钻井泥浆:含油量5-15%、氯离子浓度>10000mg/L
落地原油:石油烃总量≥20%、含水率<30%
清罐底泥:多环芳烃总量>50mg/kg、热值>15000kJ/kg
案例:胜利油田某采油区清罐底泥检测显示苯并[a]芘含量达3.8mg/kg,远超标1mg/kg限值
酸焦油:pH<1、硫酸酯含量>5%
废白土:吸附油量>20%、苯系物浓度>500mg/kg
油泥浮渣:含油率15-40%、重金属镍>50mg/kg
鉴别要点:需开展闭杯闪点测试(通常<60℃),并与HW12(废有机溶剂)区分
废润滑油:运动粘度变化率>15%、酸值>2.0mgKOH/g
废液压油:水分含量>5%、污染度等级≥NAS 10级
废切削液:乳化液稳定性破坏(破乳时间<24h)
数据:2023年机械加工行业废切削液产生量达120万吨,合规处置率仅68%
容器选择:双层钢制储罐(壁厚≥5mm)或HDPE桶(厚度≥2mm)
贮存温度:≤40℃(挥发性废物需冷藏贮存)
防渗措施:贮存区铺设2mm厚HDPE膜(渗透系数≤1×10⁻¹²cm/s)
监测要求:每周检测泄漏情况,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备
设施案例:中石化某油库HW08贮存区设置负压收集系统,VOCs去除效率>95%
车辆标准:罐体静电接地电阻<10Ω,配备防爆型呼吸阀
人员资质:驾驶员/押运员须持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
电子联单:跨省转移需提前10日提交转移计划,GPS数据保存≥3个月
违规案例:某运输公司将HW08废油与HW12溶剂混装,被吊销危货运输资质
再生利用:废润滑油再生需达到《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》(GB/T 37821)
焚烧处置:回转窑温度≥850℃,二燃室≥1100℃且停留时间>2秒
禁止事项:严禁将HW08用于脱模剂、道路油化等非规范用途
减压蒸馏:在5-10kPa压力下切割馏分,基础油回收率>85%
溶剂精制:采用NMP溶剂(含水量<0.5%),脱沥青质效率>90%
分子蒸馏:处理温度<200℃,获得API II类基础油
项目实例:山东某企业采用四级分子蒸馏装置,年处理废润滑油10万吨
加氢精制:在8-15MPa压力下加氢脱硫,硫含量降至<0.03%
硫酸-白土工艺:酸用量<5%,废白土产生量减少40%
超临界处理:CO₂临界点(31℃、7.38MPa)下实现高效分离
水泥窑协同:替代2-5%的燃料,需控制氯含量<0.04%
钢铁厂利用:作为转炉炼钢冷却剂,喷吹温度>1450℃
发电锅炉:与煤粉混合燃烧(掺烧比<10%),热值利用效率>85%
误将HW08作HW12:某汽修厂将废机油(应属HW08)错误标识为HW12
油水混合管理:含油量3%的金属屑错误纳入HW08管理(实际应豁免)
危废代码混淆:废导热油(应属HW08)误标为HW06
建立鉴别台账:记录每批次废物的产生工序、检测数据
规范贮存分区:按废油类型(润滑油、液压油等)分类存放
优选处理技术:年处理量>1万吨企业应配置减压蒸馏装置
定期人员培训:每季度开展《危废规范化管理指南》专项培训
电子标签系统:浙江试点HW08电子标签,实现全流程追溯
AI识别技术:通过光谱分析快速判定废油品类(准确率>95%)
物联网监控:实时监测储罐温度、液位、压力等参数
生物再生工艺:利用工程菌降解废油(处理周期缩短至7天)
微波裂解技术:能耗降低30%,轻油收率提升至82%
CCER开发:焚烧项目年均可开发碳减排量5000-8000吨CO₂e
移动式处理:车载再生装置服务偏远地区(单台日处理量5吨)
产能共享平台:长三角建立HW08处置产能交易市场
全生命周期服务:提供从废油回收到再生油销售的闭环服务
HW08类危险废物的科学管理,既是环境风险防控的必然要求,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。随着《"十四五"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方案》的实施,HW08管理将朝着精细化、智能化方向持续升级。企业需建立从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管控体系,重点防范混合贮存、非法转移等法律风险,同时把握废矿物油再生技术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,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