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回收价格范围
普通PET瓶:2023年国内均价约为1.2-2.5元/斤(未压缩),受颜色与洁净度影响。
透明瓶:价格较高,约2.0-2.5元/斤(杂质少,再生价值高)。
绿色/彩色瓶:约1.5-2.0元/斤(需额外分拣,下游应用受限)。
HDPE瓶(如牛奶瓶):1.8-3.0元/斤,因材质耐腐蚀性更强,再生颗粒溢价高。
国际市场价格对比
美国:PET瓶回收价约0.15-0.25美元/磅(约合2.0-3.3元/斤),依赖自动化分拣体系降低成本。
欧盟:政府补贴推动价格达0.3-0.5欧元/公斤(约4.5-7.5元/斤),但企业需承担高额环保税。
区域差异原因
运输成本:中西部回收价较沿海低0.3-0.5元/斤(如新疆PET瓶约1.0元/斤)。
政策补贴:浙江、广东对再生企业税收减免,推高本地收购价。
国际原油价格波动
原生PET颗粒原料为石油衍生品,油价上涨时,再生颗粒需求增加,回收价同步上升。
案例:2022年俄乌冲突致油价暴涨,国内PET瓶回收价短期上涨30%。
分拣与处理技术
人工分拣成本:占回收总成本40%以上,自动化分拣(如AI视觉)可降低15%成本,间接提高回收报价。
清洗能耗:水电费高的地区,回收商压价0.2-0.4元/斤。
政策与法规压力
禁塑令: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2025年再生塑料利用率达25%,推动回收价年增5%-8%。
进口限制:2018年中国禁废令后,东南亚成全球废塑料集散地,当地回收价仅为中国60%。
下游市场需求
纺织业:再生PET纤维占需求量的50%,服装品牌环保承诺(如H&M使用60%再生聚酯)拉动价格。
食品级再生:FDA认证的再生PET颗粒价格是普通料的2倍,但技术门槛限制供应。
季节性波动
夏季饮料消费高峰后(8-10月),回收量增加20%,价格通常下跌0.3-0.6元/斤。
春节前后,回收站停工导致短期涨价。
公众参与度
上海、深圳推行“垃圾分类积分制”,社区回收价比郊区高0.5元/斤。
产业链层级
一级回收(个体户):以1.0-1.5元/斤从居民处收购,月收3-5吨,毛利率约20%。
二级回收(打包站):压缩成吨包(密度300kg/m³),以4000-6000元/吨卖给处理厂,毛利15%-25%。
三级处理(再生工厂):清洗、造粒后,再生PET颗粒售价8000-12000元/吨,净利率约10%。
成本拆解(以1吨PET瓶为例)
环节 | 成本项 | 金额(元) |
---|---|---|
回收 | 收购价 | 4000-5000 |
预处理 | 分拣、压缩、运输 | 800-1200 |
再生加工 | 水电、人工、设备折旧 | 1500-2000 |
税费 | 增值税、环保税 | 300-500 |
利润关键点
规模化效应:处理量超100吨/月的企业,成本可降低8%-12%。
高值化利用:将再生颗粒加工为食品级材料,利润提升至30%以上。
痛点分析
回收率低下:中国PET瓶回收率约65%,低于欧盟的90%(因流动回收体系不完善)。
技术壁垒:食品级再生技术被欧美垄断,中国仅3家企业通过FDA认证。
政策红利
财政补贴:2023年国家发改委对再生PET项目最高补贴300万元。
碳交易试点:再生塑料企业可出售碳配额,增加5%-10%收益。
创新模式案例
“互联网+回收”:深圳“爱回收”APP实现线上预约、线下返现,回收成本降低18%。
闭环供应链:农夫山泉自建PET瓶回收线,每瓶降低成本0.03元,年省1.2亿元。
分拣技术升级
AI+光谱成像:英国Recycleye公司分拣精度达99%,每小时处理10吨废瓶。
机器人抓取:AMP Robotics系统分拣效率提升2倍,人力成本减少50%。
化学回收突破
酶解技术:法国Carbios公司实现PET无限循环再生,2030年目标产能20万吨。
甲醇分解:日本东丽集团开发PET甲醇分解工艺,再生料纯度达99.9%。
全球定价权争夺
中国再生PET出口占全球35%,但受欧盟碳关税冲击,2025年后成本或增20%。
东南亚(越南、泰国)凭借低人力成本,抢占中低端再生料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