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危险废物名录中,代码 HW49 代表 “其他废物” 类别,其中包含大量因沾染危险物质而被纳入管理的废弃物。首先是含有或沾染毒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与容器,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盛装有毒化学品的塑料桶、铁桶,在卸完物料后,即便经过初步清洗,桶壁仍会残留重金属盐、有机毒物等,这些容器一旦废弃,便属于 HW49 类废沾染物。例如,曾盛装过含氰化物溶液的包装桶,氰化物的剧毒性使其成为极具危险性的危废。
废弃的过滤吸附介质也是 HW49 废沾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业领域中,用于净化废气、废水的活性炭、离子交换树脂等,在吸附饱和后,会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。以污水处理厂使用的活性炭为例,其吸附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、有机污染物后,自身转变为具有毒性的废沾染物。此外,实验室场景下,沾染化学试剂的滤纸、手套、烧杯等实验用品,由于接触了强酸、强碱或有毒化学物质,同样被归类为 HW49 废沾染物 。
废沾染物被赋予 HW49 代码,主要基于其危险特性和难以归类到其他特定危废类别的特点。这类废物虽然本身可能并非直接产生于特定的生产工艺,但因沾染了具有毒性、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物质,从而具备了潜在的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。从危险特性角度看,如沾染汞、镉等重金属的废包装物,重金属进入环境后会在土壤和水体中富集,通过食物链威胁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;沾染病原微生物的医疗废物包装容器,可能引发疾病传播,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。
在危险废物分类体系中,对于无法明确归类到其他 45 个特定类别的危险废物,统一纳入 HW49 “其他废物” 类别。废沾染物的产生来源广泛且分散,涵盖工业、医疗、科研等多个领域,其形态和沾染物质种类复杂多样,难以用其他类别精准界定,因此被归为 HW49,便于实施统一的管理和处置规范。
废沾染物 HW49 具有多种危险特性,毒性是最常见的特性之一。沾染有机毒物的废包装物,如残留苯、甲醛等有机溶剂的包装桶,这些有机溶剂挥发后会污染空气,人体吸入会损害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;含重金属的废沾染物,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,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,影响植物生长,污染水源,危害水生生物生存 。
部分废沾染物还具有感染性,如医疗场所产生的沾染病菌、病毒的废物包装容器,未经处理随意丢弃,可能导致致病微生物传播,引发传染病流行。此外,部分废沾染物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具有腐蚀性、易燃性或反应性,如沾染浓硫酸的废容器具有强腐蚀性,可能腐蚀周边物体和设施;沾染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废包装物,存在火灾爆炸隐患。
针对废沾染物 HW49,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管理要求。产废单位需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,详细记录废沾染物的产生时间、数量、沾染物质种类、贮存位置等信息,并定期向环保部门申报。贮存时,必须设置符合标准的专用场所,采取防风、防雨、防晒、防渗漏措施,对不同种类的废沾染物分类存放,设置明显的识别标志 。
运输环节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,使用专用运输车辆,确保运输过程安全,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,实现废沾染物转移全程可追溯。处置方面,需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,根据废沾染物特性选择合适方式。对于有机毒性废沾染物,可采用高温焚烧处理;含重金属的废沾染物,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进行安全填埋;部分有回收价值的废沾染物,如沾染贵金属的过滤介质,可通过资源化技术提取有用物质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