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性能:密度 0.91-0.96g/cm³,耐低温(-40℃),易加工,无臭无毒
-
分类:
-
LDPE(低密度):柔软透明,用于保鲜膜、塑料袋(占比 45%);
-
HDPE(高密度):刚性强,用于中空容器(如洗衣液瓶,占比 30%);
-
LLDPE(线性低密度):抗冲击,用于农膜、拉伸缠绕膜(占比 25%)
-
鉴别:燃烧时冒石蜡味白烟,密度小浮于水
-
趋势:2025 年全球产量达 1.2 亿吨,再生 PE 颗粒在包装领域替代率提升至 35%
-
性能:密度 0.90-0.91g/cm³,耐高温(120℃),易染色
-
应用:
-
注塑件:汽车电池盒、家电外壳(占比 40%);
-
薄膜:食品包装膜(如 PP 餐盒,占比 30%);
-
纤维:无纺布(口罩熔喷布原料,占比 25%)
-
鉴别:燃烧时火焰上黄下蓝,滴落油脂状液体
-
数据:中国年产能超 3500 万吨,改性 PP(阻燃 / 增强)需求年增 15%
-
性能:密度 1.3-1.4g/cm³,阻燃性好,可增塑
-
分类:
-
软质 PVC:含 30%-50% 增塑剂,用于薄膜、电线绝缘层;
-
硬质 PVC:无增塑剂,用于管材(占 PVC 制品 60%)、型材
-
争议:燃烧释放 HCl 气体,欧盟 2030 年拟限制非必要 PVC 使用
-
市场:全球年产量 4500 万吨,中国占比 30%,再生 PVC 在建材领域替代率达 40%
-
性能:密度 1.04-1.06g/cm³,易染色,透明度高(透光率 90%)
-
应用:
-
通用 PS:一次性餐具、CD 盒(占比 40%);
-
高抗冲 PS(HIPS):家电内胆、玩具(占比 50%)
-
缺陷:脆性大,燃烧冒黑烟,2025 年全球需求预计下降 5%
-
性能:密度 1.38g/cm³,拉伸强度≥180MPa,耐化学性优异
-
应用:
-
包装:饮料瓶(占全球 PET 用量 60%)、食品托盘;
-
纤维:聚酯纤维(占纺织原料 40%)
-
回收:全球回收率达 55%,再生 PET 颗粒用于服装、汽车内饰
-
标准:食品级再生 PET 需通过 FDA 认证,欧盟要求 2025 年瓶装水包装含 25% 再生料
-
性能:密度 1.05g/cm³,抗冲击(缺口冲击强度≥20kJ/m²),易电镀
-
应用:
-
电子:手机外壳、打印机部件(占比 40%);
-
汽车:仪表盘、内饰件(占比 30%)
-
技术:阻燃 ABS(UL94 V0 级)在电子电器领域需求年增 12%
-
性能:密度 1.14-1.15g/cm³,熔点 210-260℃,耐磨耐低温
-
分类:
-
PA6:用于齿轮、轴承(占比 50%);
-
PA66:汽车发动机部件(占比 30%),需添加 30% 玻纤增强
-
趋势:生物基尼龙(如 PA11)因环保属性,市场增速达 20%
-
性能:密度 1.2g/cm³,透光率 89%,抗冲击(比 PS 强 25 倍)
-
应用:
-
光学:LED 灯罩、光学透镜(占比 30%);
-
电子:笔记本电脑外壳、智能手机屏幕(占比 40%)
-
挑战:易应力开裂,2025 年全球产能将超 500 万吨
-
性能:密度 1.41-1.43g/cm³,俗称 “赛钢”,耐磨性优于金属
-
应用:
-
机械:齿轮、轴承(替代铜件,占比 60%);
-
汽车:雨刮系统、门锁部件(占比 30%)
-
技术:共聚甲醛(POM-C)热稳定性提升,使用温度达 100℃
-
性能:密度 1.34g/cm³,耐高温(260℃长期使用),阻燃性 UL94 V0 级
-
应用:
-
电子:LED 支架、连接器(占比 50%);
-
汽车:涡轮增压器部件(占比 30%)
-
市场:全球年产量 20 万吨,中国需求年增 18%,依赖进口(占比 70%)
-
回收难点:复合塑料(如 PE/PA 共挤膜)需近红外光谱分选(准确率 98%);
-
政策推动:中国 “无废城市” 试点要求 2025 年废塑料回收率达 50%,催生分选设备需求激增 30%。
-
绿色化:
-
生物降解塑料(PBAT/PLA)市场规模 2025 年预计达 120 亿元,年增速 25%;
-
欧盟 “塑料战略” 要求 2030 年所有包装 100% 可回收,推动再生塑料颗粒价格上涨 15%。
-
高性能化:
-
导热塑料(填充石墨烯的 PA)用于 5G 基站散热,单价超 10 万元 / 吨;
-
超临界 CO₂发泡技术使 PP 密度降至 0.6g/cm³,用于汽车轻量化部件。
-
循环经济:
-
化学回收技术(如 PET 醇解)实现闭环再生,再生颗粒性能达新料 90%;
-
区块链溯源系统确保再生塑料合规性,进入苹果、特斯拉供应链。
10 种常用塑料构成了从日常用品到高端制造的材料基石,其性能差异决定了应用边界,而政策导向与技术创新正重塑产业格局。无论是通用塑料的规模化回收,还是工程塑料的高性能改性,核心在于把握 “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循环化” 趋势。通过精准掌握材料特性与鉴别方法,企业可在选材、加工、回收各环节优化成本,抢占高端应用市场,助力全球塑料产业向可持续未来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