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全球塑料颗粒市场呈现 “通用料稳、再生料涨、工程料分化” 的格局,不同品类价格受原料属性、供需关系影响显著:
-
原油关联:新料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强相关(PE 新料价格 = 原油价格 ×100+2000 元 / 吨),2025 年 Q1 原油均价 75 美元 / 桶,支撑 PE 新料站稳 7500 元 / 吨;
-
再生料成本:废塑料回收价占再生颗粒成本 80%,以 PET 为例,每吨废瓶收购价涨 200 元,再生颗粒价格同步上涨 300 元 / 吨。
-
供应端:
-
新料:中国年产能超 1.2 亿吨,开工率 70%,新增产能(如浙江石化 400 万吨 / 年 PP 装置)压制价格上行空间;
-
再生料:“无废城市” 试点推动回收体系完善,2025 年再生颗粒供应量增 15%,但食品级再生料因技术壁垒仍供不应求(缺口达 50 万吨)。
-
需求端:
-
包装行业:电商物流拉动 PE 薄膜颗粒需求增 10%,但一次性塑料限制政策导致部分地区需求下滑 5%;
-
汽车行业:轻量化趋势提升改性 PP/PA 颗粒需求,特斯拉上海工厂年采购量超 20 万吨,推动相关品种价格涨 8%。
-
环保政策:欧盟 RoHS 3.0 新增 4 种限制物质,倒逼企业采购合规再生颗粒(价格较普通料高 10%-15%);
-
补贴支持:中国对再生塑料企业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 50%,部分地区给予 300 元 / 吨回收补贴,再生料成本下降 15%,价格竞争力提升。
-
国内区域价格对比
-
华东地区:再生 PE 颗粒(大棚膜回收料)4500-5000 元 / 吨,依托浙江再生资源产业园,物流成本低 10%;
-
华南地区:乙烯法 PE 新料 8500-9000 元 / 吨,受港口优势影响,进口原料价格较内地低 500 元 / 吨;
-
华北地区:PVC 再生颗粒(管材级)3500-4000 元 / 吨,河北文安废塑料集散地支撑低成本供应。
-
国际市场动态
-
东南亚:受印尼禁废令影响,当地再生 PP 颗粒价格涨至 7500 元 / 吨(较 2024 年增 20%),中国出口商抢占市场;
-
欧洲:因碳关税试点,生物基 PLA 颗粒价格达 20000 元 / 吨,是普通 PE 颗粒的 2.5 倍,需求集中于食品包装领域。
-
短期采购(1-3 个月)
-
新料用户:关注原油期货波动,在油价回调至 70 美元 / 桶以下时囤货,建议采购量覆盖 3 个月用量;
-
再生料用户:在农膜回收旺季(5-7 月)提前锁定货源,优先选择杂质率<2% 的优质颗粒(溢价空间 10%)。
-
长期合作
-
绑定上游:与石化企业签订 “原油价格 + 加工费” 联动协议,降低价格波动风险;
-
技术升级:投资近红外光谱分选设备(准确率 98%),将再生颗粒杂质率从 15% 降至 2%,同等价格下可优先获得订单。
-
风险对冲
-
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塑料期货合约(LLDPE/PVC)进行套期保值,锁定 30%-50% 的原料成本;
-
开发多品种替代方案(如 PE/PP 共混颗粒),应对单一品种价格暴涨风险。
-
2025 年 Q2-Q4 走势
-
新料:受原油高位震荡与产能过剩影响,价格区间窄幅波动(±5%),PE 新料中枢 8000 元 / 吨,PP 新料 8500 元 / 吨;
-
再生料:政策驱动下需求持续增长,食品级 / 医用级再生颗粒价格年涨 10%-15%,通用级稳中有升(5%-8%)。
-
长期增长点
-
生物降解颗粒:PBAT/PLA 复合颗粒因政策补贴(国内每平方米补 0.5 元),价格从 20000 元 / 吨降至 15000 元 / 吨,市场增速达 25%;
-
工程塑料颗粒:PA66/PC 等高性能颗粒因新能源汽车需求,价格预计年涨 12%,2025 年突破 18000 元 / 吨。